
無人機產業投資脈絡:軍工標案與商用應用雙引擎
2025.08/28
|
產業趨勢探勘
無人機產業投資脈絡:軍工標案與商用應用雙引擎
政策推動、AI融合與國際認證下的產業新局
- 根據調研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,全球無人機市場 2025年規模上看323億美元,2029年將達到485億美元,CAGR為9.9%。
- 我國政府已宣布2025年國防預算突破9,495億元(占GDP 3.3%),其中針對無人機領域的預算在2026年後將提升至251.6億元。這一政策顯示無人機產業將獲得穩定且持續的資金挹注,形成長期發展契機。
- 無人機產業鏈可分為上、中、下游。上游涵蓋零組件製造,如雷達、晶片、發動機與機身材料;中游為整機製造,將零組件組裝成無人機產品;下游則是應用端,包括軍事、農業與物流等多元場景,展現廣泛的市場潛力。
- 美國於2020年啟動「Blue UAS」計畫,對供應商進行安全認證,確保無人機在資安與技術上的可靠性。
- 烏俄戰爭仍未平息,雙方在未來一年內將製造約150萬架小型無人機,用於戰場攻擊與投彈,其低成本與高精準的特性在長期衝突中發揮重要作用。
- 無人機概念股,台廠專注於零組件(如PCB、鏡頭、IC封測)與少數整機廠商;且因台灣廠商具備零組件核心競爭力,政府推動「非紅供應鏈」策略以降低風險,並積極爭取Blue UAS等認證。近期,台積電亦宣布於美國亞利桑那廠導入無人機隊,帶動本土業者如帆宣、中光電與雷虎參與競標,推動產業新局。
台股相關廠商點評
- 事欣科
- 營收比重:航太65%、工業電腦與博弈35%。加州廠及墨西哥廠都取得美國ITAR 軍工認證(台廠唯一取得該資格),可以承接美國國防軍工業務,
- 與波音合作無人機,首批試產完成,2025 Q3 起出貨,2026 年放量,成為營收主要成長動能。
- 美墨產線均衡,墨西哥新廠 2025 年底投產,主力航太線束、PCB 與金屬加工,提升整體產能。事欣科九成營收來自美國,布局明確,長期競爭力佳。
- 長榮航太
- MRO飛機保養修理翻修業務佔八成,客戶逾 40 家國際航空公司,UPS、ANA、ATLAS 等,穩居全球維修市場地位。
- 升級為航太業國際級製造夥伴,製造業務成長穩健:GE引擎交付量提升並以高個位數YoY年增至2030年、並於2025年打入空巴供應鏈成為Tier 1供應商、預計2027年觀音廠擴產開始生產空巴機體零組件
- 2024 年承接國防部無人機專案 4.02 億元,2025 年 6 月完成首次交付,正式跨足軍用無人機市場。根據長榮航太預估,2026、2027 年營收增 10 億與 92 億,2027 無人機營收占比將達到31%。
- 中光電
- 旗下 子公司CIRC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專注智慧商用與警用無人機研發,涵蓋AI飛控、SLAM導航等核心技術,該公司 拓展軍用無人機 ODM/OEM,取得 3,037 架標案訂單,含微型與監偵型機種,國防布局顯著。
- 無人機營收佔比從2025Q1的1%,到Q2 提升至7%,主因國防部標案出貨挹注。
- 無人機已出口美國警消市場,與 Teledyne FLIR 合作多年,並展示 Hummer 2 偵察機,符合美國國防授權法(NDAA)規範。
GoldON投資方向思考
- 軍工市場依賴政府標案,商用市場則受監管與安全疑慮限制。
- 能取得國際認證(如 Blue UAS、ITAR)或切入美國市場者,競爭力較穩固。
- 無人機是熱門『題材』,部分個股已因題材被炒高。投資需看『實際營收比重』、未來『 EPS 是否支持估值』,而不是僅依靠短期題材。
- 能同時掌握軍工市場(穩定需求)與商業應用(長期規模化)的廠商,才可能跨越景氣循環。若是缺乏技術護城河或營收集中度過高者,風險相對大。
閱讀更多前驅投資文章
關於本篇
前驅投資週報2025-026
Processor: Frankie Chen